•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351套课程

甘肃永昌有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村民,据说是罗马人的后裔,是真的吗?

更新时间: 2021-09-19 14:52:26 点击数:

关于这个问题,当地宋老汉表示:侄子说他是罗马后裔,我这个当伯父的怎么不知道?这就是数典忘祖!

曾经我在甘肃永昌呆了两天,对这个小城印象非常好,典型的西北小城,浓郁的甘肃味道,虽然可玩地方不是很多,但是县城紧凑,气候也不错,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这个小城最有名的景区就是骊靬城了,它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和军事要塞,如今这里被打造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关于永昌,被提得最多的,就是这里的一个叫者来寨小村庄,在这个村庄有不少的人样貌非常奇特,和当地的汉族不同,当时我看到后,也吓了有一跳。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确实和我们差异很大,他们长的肤色深红,鼻梁高耸,眼睛深陷,毛发棕色弯曲,是他们在外表层面上最为显著的特征,这就典型的西方罗马人的样子。

这些人虽然相貌奇特,但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何不同,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作为典型的西方人特征的中国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这些人为何如此像西方人?

真正让这里名声大振的是1989年3月一位澳大利亚教师发表的文章,他称在甘肃境内发现古罗马军队残部流落地,紧接着国内新闻媒体转向报道。

后来《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叫做《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这篇文章指出来公元前53年一支6000人的罗马人失踪一事,应该是被汉朝安置了。

那么依据是什么呢?就是班固所著的《汉书·陈汤传》。里写记载说是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带领四万多名将士讨伐大败匈奴,被俘虏了一大批士兵,其中就有一支十分奇怪的部队,长相就是典型的骊靬人,骊靬就是汉朝时期对罗马的称呼,西汉朝廷为安置这批罗马战俘,便在今甘肃永昌境内设置了骊靬城。

包括《后汉书》和《永昌县志》也在印证这个说法,《后汉书记载:“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永昌县志》则记载:“在今凉州府永昌县南,本以骊靬降人置县”。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不少人开始觉得自己就是罗马军团的后裔,罗马才是自己的故乡。他们开始以罗马人后裔身份自居,打扮穿着完全像古罗马人,但是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人忍俊不禁。而不少国内游客以及西方游客、学者也纷纷跑到这里来旅游、研究,一探究竟。

而当地似乎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打造旅游,还提出了一个宣传口号——“骊靬之约,文化之旅,我在这里等你。”据了解,金昌县还想以此打造一个骊靬文化产业园区,这是一个以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中国化为主题的经典旅游品牌景区。

走进骊靬古城内,到处可以看见这些身穿罗马战袍,手持罗马盾牌,却说着流利汉语的骊靬人,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主动找游客合影,然后收取报酬,可能是为了彰显罗马气质,这里修建不少具有罗马特色的建筑。

那么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罗马军团的后裔呢?其实想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多,而最终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并不是罗马人的后裔。

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缺少足够的历史印证资料,仅仅凭借《汉书·陈汤传》的文字记载,并不足以证明,而且后续更多的文献资料证明当时那场战役和罗马军团消失的时间上是有冲突的。第二个原因就更有说服力了,2005年,兰州大学用科学手段,也就是用遗传技术对骊靬村当地人的DNA进行检测,结果证明当地人基因和罗马人毫无关系。

实际上,很多当地老人也并不认同自己是罗马后裔的说法,虽然不少年轻人仍然觉得自己是罗马人后裔,甚至有“想回罗马故乡看看”的想法,但村子里的老人们却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中国人,一位宋老汉这样说:侄子说他是罗马后裔,我这个当伯父的怎么不知道?这就是数典忘祖!

而另一位老人对于有人问他吃不吃披萨的问题,他直接回答说:“披萨是什么我不知道,也没吃过,但葱油饼子是常吃的。”

其实我个人也感觉,这个说法还是比较牵强的,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却是一件好事,毕竟旅游能让大家富起来,“是不是罗马人后裔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与其外出务工干体力活,不如回到村里接待外来游客。”这已经成为当地人的共识。

如果你有机会去永昌,可以去这里转转,还是挺不错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这群人跟罗马人没有关系,闹得这么出名,很大原因就是当地为了旅游业搞出来的噱头。

我们详细说一下事件经过以及说为何这群人跟罗马无关。

中国骊靬村村民是古罗马人后裔这个说法,提出者倒是个名牌大学的教授,是牛津大学教授德效骞提出的。然而注意到这说法提出的时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很少,尤其是对中国本土史料读过得很少,所以就很容易提出一些现在看来十分无稽的理论。骊靬村村民是古罗马人后裔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理论自然也传到了国内,国内的学界一开始就对这个理论不认同,但这说法起初也仅限于学界,国内民间很长时间里也没听说过这说法。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概在2010年,英国的《英国邮报》又对这件事进行了一次报道,而新华社转载了这个报道。

同时我国的兰州大学成立了意大利研究中心,并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件事发酵之后,当地为了旅游业立刻就活泛了起来,用这个噱头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大有坐实这件事的意思,然而以我国学术界的研究而言“骊靬村村民是古罗马人后裔”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

“骊靬村村民是古罗马人后裔”的说法称克拉苏在卡莱战败,但是他的儿子小克拉苏却率领一支六七千人的军队突围,这支军队最终不知去向,也就被称作消失的军团,极有可能一路向东,部分人最后给匈奴郅支单于当了雇佣兵,陈汤攻打郅支单于所遇到的鱼鳞阵就是罗马的龟甲阵,最后郅支单于覆灭,这群人也被俘虏,他们被西汉朝廷安置在中国西部的边陲城市,因中国人称罗马为“黎轩”,故把这座由罗马人居住的城市命名为“骊靬城”。

以上说法几乎全部都是槽点,每句话都有史实错误。下面来逐一捋顺。

一、不存在所谓消失的军团

克拉苏在卡莱战斗不利之时,的确曾经派遣他的儿子小克拉苏尝试一次突围,然而根据《希腊罗马名人传》的记载,小克拉苏的突围是失败了的,小克拉苏率领来自高卢的骑兵和帕提亚的骑兵交战,虽然英勇作战,然而高卢的骑兵却不是帕提亚骑兵的对手,最后全军覆没,小克拉苏不愿意被俘受辱,选择自杀。帕提亚人砍下来小克拉苏头颅,悬挂起来到了克拉苏阵中耀武扬威,既告诉克拉苏他的突围行动彻底失败,又嘲讽克拉苏说他不配拥有如此英勇的儿子。

帕提亚具状骑兵

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小克拉苏突围一说,而且多说一句,小克拉苏率领的部队是高卢的骑兵,而不是罗马的军团步兵,小克拉苏是克拉苏的儿子,同时也是凯撒在高卢作战时最得力的副手之一,为了奖励他的作战勇敢,同时也巩固和克拉苏的同盟关系,所以凯撒给了小克拉苏一支高卢骑兵,让他去协助父亲远征帕提亚。也就是,别说小克拉苏突围失败阵亡了,就是成功了,真有部队到东方,这群高卢人又怎会罗马的龟甲阵?而且骑兵比步兵值钱得多,就是当雇佣兵,他们何必抛弃骑兵身份去当步兵?

二、骊靬城和罗马无关

按《汉书·地理志》的说法,骊靬为张掖郡下辖的一个县。此县位于今甘肃永昌,从出土的居延汉简来看,这个县的设立不晚于公元前60年,如果认为跟张掖郡同时设立,则其设置年代应为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而我们说克拉苏远征帕提亚是哪一年?答案是公元前54年,而陈汤攻灭郅支单于更是晚到了公元前40年。一个二十年前甚至六十多年前设立的县,这个县的名字如何能跟多年后的安置降人有关系?

另外,黎轩(骊靬)作为大秦或者古罗马的别称,记载于后汉书,而后汉书成书于公元五世纪,跟西汉差了四五百年,很多东西是有偏差的。例如这个骊靬,一般认为骊靬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的音译,在罗马帝国的后期,西帝国在蛮族冲击下领土大量沦陷,而东帝国的地位却越发重要,同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是帝国重要的粮草,也是东方贸易上重要的中转站,而当时中国西方的了解很多就是来自商队,因此此时以骊靬(其实是亚历山大港)称呼罗马是很正常的。

然而西汉却不同,西汉时无论史记还是汉书,都将黎轩(骊靬)和大秦区分开视作两个国家,原因就在于西汉对地中海世界的了解主要来自张骞出使西域,而罗马控制埃及还要等到一百年之后。而前面说了骊靬县的设立不晚于公元前60年,这时候亚历山大港根本就不是罗马的疆土,怎么可能会有以骊靬代称罗马的情况?

西汉帝国

三、克拉苏残部和被俘的郅支单于残部下落都有记载

卡莱之战 后克拉苏残部的去向。其中一部分跑回了叙利亚,人数大约为500人,均为骑兵。一部分流落到帕提亚内。这些人中的个别人后来还为后三头之一的安东尼当过向导,提供情报, 还有一部分则被帕提亚人俘虏,帕提亚国王将他们安置在东部边境的马尔吉亚纳,而克拉苏的儿子小克拉苏部全军覆没,小克拉苏当场阵亡,上文已经说了。

而郅支单于的残部,按照《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的记载,陈汤甘延寿大获全胜后,他们“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四十八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陈汤、甘延寿远征郅支单于征发了西域15国的仆从部队,在战后他们把俘虏赠予了这些小国的国王。这种赠予一方面是分享战利品,另一方面则是应该有威慑意味,威慑整个西域,不听汉朝号令的就是这种下场。所以也压根不存在汉朝把这批俘虏收容设县。

陈汤

四、鱼鳞阵不是罗马的龟甲阵

把鱼鳞阵等价于罗马的龟甲阵也是明显错误,罗马的龟形阵是一种常用的进攻阵型,更多是用于攻城用作战,在军队攻城时,战士并肩前进,将盾牌高举过顶,防御敌人矢石。而陈汤等所见鱼鳞阵则完全是防守的阵型,因其依次排列,远远望去,好像鱼鳞而已。所以唐朝颜师古用“言其相接次形若鱼鳞”来解释鱼鳞阵。阵内士兵既不攻城,也不与汉军正面交锋,而一等汉军“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所以这种鱼鳞阵与罗马的龟形阵相去甚远,没有任何关系。

龟甲阵

五、现代分子生物学否认了所谓的骊靬罗马人后裔说

早在2007年兰州大学的谢小东教授就做了骊靬人的Y-snp测试,论文刊登在了分子人类学的权威期刊《人类遗传学》杂志上,因为全文是英文,所以我就不发原文了,只贴一下结论,按照兰州大学所作的检测,77%骊靬人父系的Y染色体限于东亚,更接近于汉族血统,而不同的部分则是甘肃本地的裕固族同胞。而稍有常识的都知道,父系的Y染色体是一脉相承的,骊靬的Y染色体来自汉族和裕固族那自然就跟罗马人无关。

而母系的基因,关于东南亚的单倍型高达96.6%,同样跟欧洲亲缘极远。

因此所谓的骊靬村村民是古罗马人后裔这个说法,就是我开头所说的结论,源于早期西方对中国历史不了解提出的暴论,而兴旺于当地为了旅游业所进行的宣传。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确有罗马军团消失之谜。公元前53年,由克拉苏统率的一支罗马军团,在东征古安息国(如今的伊朗地区)时,跟敌军交战,安息国骑兵采用“回马箭术”(假装佯败),最后射杀了20000罗马士兵,俘虏10000名,克拉苏被俘,而小克拉苏率领6000罗马士兵却不知去向,是死是活?逃向了何处?无人知道,这就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古罗马军团消失之谜。

他们有可能逃向了东方,可能来到了中国,至于甘肃永昌这伙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村民是不是消失的罗马军团的后裔,没有见到记载的史书,可能压根就没有记载,那么现在要证明他们是不是罗马的后裔,除非进行DNA基因鉴定分析,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不过从他们的外观特征看,他们具有欧洲人的特征,说明他们的祖先可能来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