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230套课程

《三国志》武帝纪为何开篇称曹操为太祖,而迎接献帝后,称曹公?

更新时间: 2021-09-11 19:56:32 点击数:

细读陈寿写得《三国志》武帝记,会发现陈寿对曹操其实是有四个称呼的:太祖,曹公,魏公,魏王。

曹操虽然一生没有称帝,但他是魏国的实际创立者,曹丕称帝后,尊曹操为武皇帝,晋继承于魏,所以曹操称太祖司马氏也没有异议。那为什么陈寿的《三国志》,只在迎接汉武帝以前称曹操太祖呢?这简单理解就是陈寿给曹操拍马屁了。

《三国志》开篇写道:太祖武皇帝,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曹操从出生到迎接汉献帝,期间身份,地位不断变化,小时候放荡不羁,爱搞恶作剧,二十岁举孝廉,当顿丘县令,黄巾起义时担任骑都尉……,这些官职都是很小的,也一直变化,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对曹操的称呼是反复考虑过的,这一段时间称呼曹操年轻人,曹县令,曹都尉都有贬低曹操的意思,晋朝政权能接受这样的称呼吗,不如以太祖相称,算是给曹操带了个高帽,也讨好了晋朝的当权者。

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许都后,汉献帝封曹操为大将军,封爵武平侯,因为袁绍的官职在曹操之下,袁绍很不服气,不接受天子封赏,当时袁绍势利很大,为稳住袁绍,曹操把大将军的职务让给了袁绍,汉献帝又拜曹操为司空,车骑将军。汉朝皇帝以下设三公,三公以下是九卿。司徒,司马,司空位列三公,所以陈寿写到这里,把曹操的称呼改为“公”,这很合理,曹操没有当皇帝,三公只在皇帝一人之下。

到建安十三年,汉朝撤销了三公的官职,改为丞相和御史大夫,曹操当了丞相,《三国演义》一般称呼曹操为丞相,建安十八年,曹操又高升了,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又加九锡,把冀州的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十个郡封给了曹操,曹操有了自己的封地,可以在封地上建立魏国的宗庙社稷,有了自己名正言顺的文武大臣,这时候《三国志》里称曹操公,其实是魏公。

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封曹操魏王,陈寿也以“王”称呼曹操:

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

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这里称曹操魏王。曹魏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总结:《三国志》开篇,陈寿称曹操太祖,是因为曹操当时官职太低,不好以实际官职称呼,迎接汉献帝后,曹操已经位列三公,所以称呼曹操为“曹公”,以后曹操权利越来越大,就以实际官职相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