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399套课程

项羽自刎后,那个吃里扒外的亲叔叔项伯后来过得怎么样呢?

更新时间: 2021-09-10 13:36:34 点击数:

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

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

宋——徐钧《项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自豪的称自己为汉(族)人,可能和项伯这个人有一定关系。

作为吃里扒外、忘恩负义之典型,项羽的亲叔——项伯,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

如果不是他在史上最凶险的饭局——鸿门宴上,挺身舞剑,救刘邦一命,那么,有没有后来的“强汉”盛世还真不好说。

别人是坑爹,项伯是坑亲侄儿,而且,一出手,就生生坑掉了一个“国家”。

垓下大决战,一代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身躯被一分为五。几乎就在项羽血迹未干之时,项伯便投降了刘邦。

出于感念昔日厚恩,刘邦对项伯极为优待,不仅册封他为射阳侯(封国位于现在的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东部一带),还赐他国姓为刘。

同时,刘邦还赦免了项氏家族其他的所有成员,并授予高低不等的各种爵位。

当初,刘邦和项伯结成儿女亲家的承诺,之后却并未兑现(刘之子娶项之女)。

汉立国以后,项伯又钟鼎鸣食的度过了悠悠14年的光景,准确的说,那时的他已叫刘伯。

及至汉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项(刘)伯寿终正寝,据说享年72岁。

项伯死后,其子项睢理应承袭侯爵,但由于他先前犯过罪,被贬为平民,已然不能世袭射阳侯。

因此,属于项氏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射阳侯国被废除,土地重新收归国有。

因此,还是大汉刘氏,成了最后的赢家。

有人说项伯的一系列“运作”,间接的保住了项氏一脉,如若不然,岂不全成了大汉立国之后的刀下之鬼?项氏绝矣?

我想说的是,想给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洗白,难道就不能找点靠谱的理由吗?

一般情况下,对于项伯这类人的下场,国人历来都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并挫骨扬灰,可历史的吊诡在于,有时他们偏偏可以荣华富贵度过一生,并安然老去,且长寿而终。

我时常会思考,项伯降汉以后,那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会不会在偶然间想到他那身首异处的亲侄儿项羽,和他那早年战死的亲哥哥项梁呢?如此,他的良心不会痛吗?

九泉之下,他当以何面目去见他们叔侄二人?

其他网友观点

项羽是个悲剧人物,除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之外,他的悲剧人生还跟他猪一样的队友脱不了关系,例如提问中项羽的那位吃里扒外的叔叔项伯,鸿门宴上搞不清自己的立场,泄露顶级军政机密,保护政敌刘邦,贻误大好时机,让项羽加速了灭亡,最终项伯还被刘邦封为射阳侯,项氏遗族均被列为西汉贵族行列,赐姓皇姓刘氏。写到着,我们不由得联想到项羽的悲剧人生历程。

项羽自幼丧父,被叔父项梁养大,力拔山兮气盖世,面对秦始皇巡游队伍,竟出豪言要将始皇帝取而代之,能单枪匹马明目张胆诛杀会稽太守,与叔父起兵反秦,巨鹿之战敢于当众诛杀自己的上司宋义,破釜沉舟打垮秦军主力,坑杀降卒二十四万,火烧秦都咸阳,杀投降后的秦王子婴,弑杀天下共主义帝楚怀王,随心所欲乱封义军首领为诸侯王,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楚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神人共愤。最终乌江自刎还怨天之亡己,临死都不知自我反省。

回看项羽的性格,刚愎自用,勇悍无比,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天皇老子他都不放在眼里。对于反抗暴秦统治,项羽的破坏性作用功不可没。但是大破毕竟要大立,乱了旧天下,是为了建立更好的新天下,但是项羽所作所为,恰恰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大破的能力,却无重新立纲陈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本领,面对已大乱的天下,顾此失彼,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略,平息战乱,恢复生产。

项羽军事才能卓越,但是政治素养远见远不如刘邦。第一,项羽自己本身是一个优秀的将才,作为主帅,却经常干猛将该干的事情,不在大营坐镇指挥,总体布局,却亲自带兵冲锋陷阵,有失主帅职责。第二,项羽赏罚不果断,决断多迟疑,自以为是,高傲听不进去韩信陈平的计谋,对范增横加猜疑,最终使韩信陈平弃楚投汉,范增愤然离开,英布彭越背叛,自己孤家寡人领兵决战,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再看看项羽一路走来,所作所为不是让天下百姓痛恨,就是让诸侯们不满,对内部无法凝聚整合力量,一致对外,反而让自己的团队一步步走向分崩离析,落得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的下场。

反观刘邦,却是与项羽策略恰恰相反,实力由小到大,一步一步凝聚力量,汇集人才,言听计从,自己坐镇,让萧何韩信张良陈平充分施展才华,为自己建功立业。诛杀内奸毫不手软,厚赏部下,联合诸侯,团结一致整合力量,一致对付项羽。行军所到之地,不扰民,进入关中不杀秦王,对秦民约法三章收服民心,尊奉义帝为义帝发丧讨伐项羽,争取诸侯义军舆论支持,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制高点。总之项羽的做法一直都是在得罪人,不断地在人心向背上,丧失支持率,自我消耗,而刘邦却在一步一步拉拢收买人心,最大限度争取支持率,实力一步一步地壮大。其实两人胜负早已经分出,项羽的悲剧下场只是迟早问题。

其他网友观点

背景介绍:

公元前202年,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了最后的战略性决战。最终,楚军大败,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项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项羽的亲叔叔项伯吃里扒外。项伯也许并不是真心地吃里扒外,但是他的行为却和吃里扒外并无差异。

那么项羽自刎而死后,项羽的这个吃里扒外的亲叔叔过得怎么样了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项伯

项伯吃里扒外的行为:

纵观整个刘项交战过程,项伯一共“出卖”过项羽四次:

第一次:鸿门宴前,泄密张良,帮刘邦躲过一场军事打击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不久之后,刘邦听信手下人建议,派兵把守函谷关,准备把诸侯拒之关外。就在这时,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的项羽也率领诸侯联军进入了关中。但是当他走到函谷关下的时候,发现刘邦已经入关了,并且派人把守住了函谷关,不让他进关。于是项羽直接下令打进了函谷关。

项羽进入函谷关之后,此时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准备做关中王,占有关中所有的珍宝。听了曹无伤的话,项羽顿时大怒,下令犒赏士兵,第二天灭了刘邦。

就在这时,项羽的叔父项伯想起来张良此时还在刘邦的军营中,于是便夜会张良,希望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白白地送死。但是张良不但没有走,反而把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情报告诉了刘邦,刘邦顿时大惊。后来经过张良的引见,刘邦和项伯结为了儿女亲家,并且告诉项伯,自己绝不会背叛项羽的。项伯听到刘邦的“承诺”后,便回营了。并且把自己夜会刘邦的事告诉了项羽,并替自己的亲家刘邦说了几句好话,项羽这才取消了第二天攻打刘邦的军事攻击。

第二次:鸿门宴中,帮刘邦躲过了一场刺杀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鸿门,亲自向项羽解释自己派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有盗贼出入。项羽心中的疑惑解开后,双方便开始吃饭。

这时,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多次给项羽示意杀了刘邦,但是项羽均没有反应。于是范增出帐召来项庄,让他进去舞剑助兴,趁机杀了刘邦。当项庄开始舞剑的时候,项伯便知道项庄想要干什么,而项伯这么“重情重义”的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亲家被刺杀呢?于是也拔剑起舞,并且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刘邦躲过了一场刺杀。后来,刘邦借去洗手间的机会,趁机逃回了汉营,算是捡回来一条命。

第三次: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接受贿赂,帮刘邦多要了一块汉中郡

鸿门宴之后,项羽就开始大封天下诸侯了。刘邦最终被分封到了秦岭以南的巴蜀。当刘邦听到自己被分封到巴蜀之后,气的刘邦想要直接率军跟项羽拼命。但是此时刘邦手下的兵力远远不及项羽,因此手下大将周勃、灌婴、樊哙都劝他不能打,最终,经过手下人的劝阻,刘邦接受了自己被封到巴蜀的现实。后来,刘邦借张良之手,给项伯送了重礼,让项伯帮忙,替刘邦多要一个汉中郡。项伯听了之后,非常乐意。本来就已经收了重礼,再加上这是在给自己的亲家帮忙,他怎么不肯。最终,经过项伯的帮忙,项羽把汉中郡也封给了刘邦。

第四次:项羽要烹刘邦的父亲时,项伯替刘邦说好话,救了刘邦父亲一命

楚汉战争开始后不久,项羽就派人抓了刘邦的家人。然后项羽在两军对峙的军前,支了一口大锅,锅里烧上开水,然后命人把刘邦的父亲架在锅上,对刘邦说,你如果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烹了。

谁知,刘邦见了之后,不但不投降,反而对项羽说咱们两个曾经都是楚怀王的臣子,而且咱俩还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要把你爹给烹了的话,那么我跟着一块儿喝肉汤。

项羽听了之后,非常恼火,马上就要把刘邦的父亲太公丢到锅里给煮了。这时项伯站出来打圆场。项伯对项羽说不能烹了刘邦的父亲,原因有二:

(1)现在天下大局还没有定下来,如果现在就把刘邦的父亲给烹了的话,将来不好交代。

(2)凡是要天下的人,他都不要家。你现在烹了太公,只是增加了你和刘邦之间的仇恨而已,实际上对你而言没有任何的好处,刘邦肯定不会因为他爹将要被烹而投降的。而且人家不也说了吗?我爹就是你爹,你难道真的要把你爹给烹了吗?

所以,你最好别那么着急。

项羽听了之后,觉得项伯说的话有道理,就把刘邦的父亲给放了下来。

项羽

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

提起项伯帮刘邦的原因,概括起来就一个:二人是儿女亲家的关系。

无论是鸿门宴前,在项羽面前替刘邦美言,从而躲过一场军事打击。还是在鸿门宴中“以身翼蔽沛公”,从而帮助刘邦躲过一场刺杀。又或者是项羽分封之后帮刘邦多要了一个汉中郡(这一次接受了贿赂),或者是最终项羽在烹杀太公时,劝说项羽不要这么做,归根到底,刘邦和项伯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儿女亲家的关系。

而这个儿女亲家的关系只不过是一场政治交易而已,但是项伯自己却当了真。

刘邦

项伯的结局

刘邦称帝之后,也没有亏待这个一直给自己帮忙的“亲家”,给了他两个赏赐:

(1)赐姓为刘。(2)封为射阳侯,封国的位置在今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东部。

至于说当初刘邦和项伯约定的儿女亲家的关系,刘邦则不提了,项伯自己更不敢提了。